首页 >> 山蓟

磷肥工业六十年从筚路蓝缕到铿锵崛起新小竹属

发布时间:2022-08-04 18:16:40 来源:特种农业网

磷肥工业六十年:从筚路蓝缕到铿锵崛起

关键词:磷肥——访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原理事长林乐 六十年来,中国磷复肥工业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肥料到复合肥料的发展之路,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磷复肥工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唯有铭记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才能更好的看清前进道路。为此,《中国农资》记者近日专程采访了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原理事长林乐。  回首往昔,峥嵘岁月记心间  《中国农资》记者:作为中国磷复肥工业的元老,您见证和参与了国内磷肥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能简单回顾一下您的工作经历吗?  林乐:1955年,我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我国第一个大型磷肥企业——南京磷肥厂,参加年产40万吨大型普通过磷酸钙装置的筹建和生产工作。此后,我又相继参加了全国第一座电炉黄磷生产装置、第一个硝酸磷肥和热法磷酸中试装置,和第一个年产3万吨磷酸二铵生产装置的筹建与生产。  1974年,我被调到化工部化肥司磷肥硫酸处工作。在此期间,我有幸主持了料浆法磷酸一铵技术的研发、推广、改进和完善工作。1990年,中国磷肥工业协会成立后,我担任了协会的理事长,直到2005年退休,在我国的磷肥工业战线上,整整工作了50年。  风雨兼程,自力更生谱华篇  《中国农资》记者:从第一座生产装置的建成投产计起,中国磷肥工业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一个甲子。请您介绍一下,中国磷肥工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大致经历了哪些阶段?  林乐:回顾我国磷肥工业走过的60年历程,我认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至改革开放初期,由低浓度磷肥起步,初步建立了我国磷肥工业的基础;第二个阶段是从改革开放至今,坚持自力更生和引进技术并举,先后投资500多亿元,推动了我国高浓度磷复肥的快速发展,建成了磷肥产量居世界首位的磷肥大国。  《中国农资》记者:我们都知道,建国初期国内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磷肥工业在初创阶段一定也经历了许多曲折,您能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形吗?  林乐:我国的氮肥工业起步较早,在建国前已经有工厂生产。但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还没有磷肥工业。在1953年开始的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确定了磷肥工业实行酸法、热法并举的方针,重点安排在南京和太原分别建设两个年产40万吨和20万吨的普钙厂。为何要选在这两个地方建厂?因为两地邻近市场,又都有原料硫酸,而磷矿主要是江苏锦屏磷矿、贵州开阳磷矿。  第一个磷肥厂的创建历程非常艰辛,虽然现在看来,普钙厂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但在建国之初,国内基础工业非常薄弱,连这样的设备和技术也不具备。当时工厂和设备由苏联专家指导设计,我国派出技术人员赴苏联实习。设备制造靠蚂蚁啃骨头的劲头干出来的,当时就连直径7.2米的化成室大齿轮,也是分成3块生产后再拼接组装起来的。人才更加匮乏,以我自己为例,刚从学校毕业不久,就当上了值班工长,带领比我年长的工人师傅们去组织生产。  1958年,南京磷肥厂率先建成投产,宣告了我国磷肥工业的诞生。现在回想起来,当亲眼见证第一包磷肥生产出来时,那种激动的心情难以形容。直到40年后的1998年,普钙一直是我国磷肥的主打产品,年产量最高时达到过426万吨。  1963年,利用大炼钢铁时代留下的高炉,在江西抚州市的东乡磷肥厂,研制成功了可以直接使用16%P2O5低品位磷矿作原料的钙镁磷肥,其在历史上的最高年产量曾达到过120万吨。  在胶磷矿选矿技术和经济关没有攻克,只有大量中低品位磷矿可用,技术和资金又都缺乏的条件下,直到1990年,普钙和钙镁磷肥一直占据我国磷肥产量的94%以上。这两个磷肥品种虽然含磷量偏低,但是含有大量植物需要的中、微量营养元素,其肥效毫不逊色,为我国早期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农资》记者:从当年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蔚为壮观,请您谈谈中国磷肥工业是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林乐: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上海化工研究院就开始利用我国的磷矿资源研制高浓度复合肥料,并建设了一些工业化装置,如南京的磷酸二铵(3万吨/年)、昆明的湿法重钙(10万吨/年)、广西柳城的热法重钙(5万吨/年)、开封的混酸法硝酸磷肥(13万吨/年)和济南的冷冻法硝酸磷肥(15万吨/年)等生产装置。但由于工艺技术、设备材料和经济效益等问题,除磷酸二铵、湿法重钙外,其他产品都未能成功实现工业化。不过,这些宝贵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成果,为日后我国的磷复肥工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当时的化工部立即组织考察团前往美国等西方国家,对磷、硫、钾矿和复合肥料进行了专题调研,确定了我国磷肥工业实行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并举的方针,和“大打磷、硫矿山之仗”,坚持精料政策,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资金、技术,加快发展我国高浓度磷复肥的战略。  我国磷矿资源的特点是以中低品位矿为主,杂质含量高,而从国外引进的装置必须以优质磷矿为原料。为了直接利用大量的中品位磷矿做原料,降低投资和生产成本,加快发展速度,我们组织四川大学、银山磷肥厂和南化设计院产学研结合,联合攻关,自主开发成功料浆法生产磷酸一铵的技术,并于1988年建成了年产3万吨的示范装置。随后,又在全国推广建设了80多套装置,在此基础上不断挖潜扩大产能,并陆续建成了年产30万吨的大型单系列装置,大大加快了磷复肥的发展速度。如今,磷酸一铵产量已占到全国磷铵产量的一半,为大力发展复混肥料提供了充裕而廉价的原料。1993年,山东临沂化工厂(红日化工)成功研发出独创的硫基NPK复合肥技术,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目前硫基复合肥已成为我国高浓度磷复肥中仅次于磷铵的一大主要品种。这些创新性的科技成果,都是坚持从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独创性特色的产物。  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同时,我国磷肥工业也很重视技术和装备的引进。从1980年开始,我国花了8亿多美元,陆续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设备。这些项目在1990年后相继建成投产,但是这些引进装置建成后,面临着市场认可度低和大量进口肥料的冲击,开工率长期不足50%。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于1999年向五个部委反映,争取到了“以产顶进”的优惠政策,抑制了肥料的进口量。另一方面,于2000年在杭州召开了第一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展示我国磷复肥企业的形象和产品,宣传“国产磷复肥与进口的一样好”,而且坚持每年召开一次,逐步打开和完全占领了国内市场。  引进装置在提高我国高浓度磷复肥生产技术、设备材料、产品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在消化、吸收、创新和引进技术国产化方面,也做了大量成效卓著的工作,已能自主进行优化设计,自行生产大型装备,使投资减少了1/3以上,而且在磷酸精制、氟碘回收、石膏利用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创新。并开始技术出口,承包国外大型磷复肥工程。  2001年至2010年这10年,是我国高浓度磷复肥发展最快的时期,产量从300万吨跃增到1300万吨。2005年,我国磷肥产量开始跃居到世界第一位。从2007年起,我国实现了磷肥的自给有余,从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每年为国家节省外汇近10亿美元。2016年,我国磷肥产量达到1662万吨,其中高浓度磷复肥产量达到1544万吨,占了磷肥产量的93%。我国磷复肥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前路漫漫,惠农初心永不改  《中国农资》记者:近年来,我国磷复肥工业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作为前辈,您对磷复肥行业未来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林乐: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我国磷复肥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品种到复合肥料,高浓度磷复肥从大量依靠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巨大飞跃,磷肥产量跃居到世界第一位,技术和品质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取得上述成就,主要是因为我们坚持了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磷矿特点,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并举的发展方针。但不可否认,在磷肥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产能过剩、品种繁杂、同质化竞争严重、炒作概念时有发生等。今后,如何从一个磷复肥大国迈向一个磷复肥强国,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对企业的转型升级来说,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企业管理、技术装备、产品结构、质量监管、营销服务、节能环保、综合利用等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要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审时度势,去选择多元的发展模式,但永远不能忘记为农业服务的宗旨,一定要把提供高效、优质、廉价、且让农民放心的磷复肥产品,看成是我们每个磷复肥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北京排名前十的医院

娄底治包皮哪家医院较好

烟台小儿白癜风不会传染

北京市甲减疾病医院排名

太原治疗流产去哪里

友情链接